中国国家博物馆成立于1912年,是代表中华5000年历史文明发展代表性的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古代文化古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都在这里收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现在开设的馆主要有七个馆。青铜器馆,陶器馆瓷器馆,玉器馆,金银器馆,古代书画馆,现当代美术作品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发展历史
1912年7月9日,民国政府教育部决定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以国子监为馆址。
1918年7月,本馆迁址到故宫的端门与午门。
1920年11月,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成立。
1926年10月,正式开馆。
1949年10月,改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
1950年3月,成立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设址在北海团城,不久迁入故宫西华门武英殿。
1958年10月,在天安门广场东侧修建新馆,1959年8月工程竣工,成为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1959年10月,"中国通史陈列"公开预展。
1960年8月,“北京历史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革命博物馆”更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
1969年9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1983年初,分设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
2003年2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基础上正式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
2007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正式动工。
2010年1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
2011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放。
2012年7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国博剧场举行。
主要藏品
人面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人面纹饰精美神秘,可能与原始宗教有关,享誉海内外。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仰韶文化。生动表现一鹳一鱼一石斧的形象,是中国画“没骨”画法的最早实例,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船形彩陶壶:仰韶文化。将陶壶塑造成船形并绘以网纹,造型罕见,是原始渔猎生活的珍贵例证。
涡纹四系彩陶罐:马家窑文化。生动描绘了黄河滔滔的形象,纹饰精美,保存完整,是古代彩陶艺术的代表。
玉琮:良渚文化。长十九节,是国内所见节数最多的玉琮。
玉龙:红山文化。是迄今所见最早的玉龙形象之一,是存世四件红山玉龙中唯一的碧玉制品,有“中华第一龙”之美誉。
骨笛:裴李岗文化。能演奏完整的四至七声音阶,是我国最早的乐器实物,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
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表现氏族成员手拉手跳舞的情景,再现了先民们重大活动的热烈场面。
刻画符号陶尊:大汶口文化。陶尊上的符号仿佛一座山上矗立的一株大树,被视为文字的萌芽。
夏商西周
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态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 王权政治得以强化并不断完善。青铜铸造达到鼎盛,铸就了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铭文与甲骨文表明汉字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西周统治者推行礼制,重在彰显、维护等级秩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羊方尊
青铜爵:二里头文化(夏代)。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之一,为商周青铜铸造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青铜镜:齐家文化。已知时代较早的青铜镜之一,奠定了我国古代青铜镜的基本形制。
乳钉纹青铜方鼎:商代。目前所见商代前期体积最大的青铜器,证明其出土地郑州曾是商代都城。
妇好三联甗、妇好鸮尊、妇好偶方彝、后母辛觥:皆出自商王武丁时期的妇好墓,造型皆前所未见,华美瑰丽。
龙虎纹青铜尊:商代。纹饰繁缛华美,集线雕、浮雕技法于一身,反映了商文化对淮夷部落的影响。
四羊方尊:商代。可能是三苗部落受商文化影响的产物,羊首造型独树一格,分铸技艺复杂,蜚声海内外。
作册般青铜鼋:商代。罕见的以鼋为原型的青铜器,为研究商周时期射礼提供了重要依据。
利簋:西周。迄今所见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准确记录牧野之战的日期,与《尚书》等史籍相印证,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宜侯夨簋:西周。可能是吴国立国初期的见证物,是研究西周分封制度的重要资料。
禹鼎:西周。西周晚期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铭文是反映西周与南淮夷、东夷之间关系与西周军制的重要史料。
虢季子白盘:西周。迄今所见商周时期最大的水器,铭文通篇有韵,内容与《诗经》相印证,是研究西周战争史、民族史与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实物。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玉凤、双性玉人、柄形跪坐式人玉佩、青玉簋:皆出自商王武丁时期的妇好墓。玉凤造型优美,可能是迄今所见最早的玉凤实物。双性玉人是罕见的双面直立两性玉人像。柄形跪坐式人玉佩真实反映了商人的发饰、服饰与生活习俗。青玉簋是迄今所见最早的玉簋之一,也是仅有的两件商代玉簋之一。
刻干支表牛骨:商代。干支纪日法的物证,干支纪日法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纪日法。
荒帷印痕:西周。罩在周代高级贵族棺木外的刺绣织物所留下的痕迹,是我国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墓内装饰图案实物。
春秋战国
西周以来的礼制分崩离析,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学术思想百花齐放,民族间相互融合,华夏民族主体形成,整个社会在征战兼并中逐步走向统一。
曾侯乙青铜冰鉴
王子午鼎:春秋楚国。器身上的龙形怪兽饰物是我国最早的失蜡法实例之一,在长篇铭文中使用鸟篆体也十分罕见,因此被誉为楚式鼎之冠。
吴王夫差鉴:春秋吴国,器主为一代名主吴王夫差,因在山西出土,是研究吴晋关系的重要资料。
朱绘陶兽耳方壶:春秋燕国,造型与纹饰均仿青铜器,以陶土为材质极为少见。
三轮青铜盘:春秋。迄今仅见的三轮盘,极富东夷或吴人地方特色。
曾侯乙盥缶:战国曾国。迄今所见东周时期最大、最重的酒器。
曾侯乙青铜冰鉴:战国曾国。由一方鉴和一方尊缶组成,用来冰酒,堪称世界最早的冰箱之一。
栾书缶:战国楚国。我国早期铜器错金银技艺的代表。
鄂君启节:战国楚国。楚怀王颁给鄂君启的水路运输免税通行凭证,这种青铜节迄今为止仅此一例。
狼噬牛纹金牌饰:战国。狼噬牛纹是典型的中亚草原风格,牌饰的对称布局又是中原特点,体现了文化的交汇创新。
秦汉时期
中国进入大一统时代。琅琊刻石、阳陵铜虎符、秦兵马俑等文物表明秦始皇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汉兵马俑、绿釉陶楼、五铢钱纹铜鼓、扶风纸等则展示了西汉的强盛、东汉豪强势力的扩张、各民族联系的加强、中外交流的空前发展以及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
击鼓说唱俑
琅琊刻石:秦代。秦始皇曾东巡留下刻石七处,现仅存两处,琅琊刻石为其一,是秦皇统一功绩的珍贵例证,石上小篆文相传为李斯所书。
杨家湾彩绘陶兵马俑:西汉。陶俑描绘精、数量多、配套全、品种繁新、步武严整,为汉代出土文物所罕见。
金缕玉柙:西汉。又名金缕玉衣,主人为中山怀王刘修,使用玉片1203枚,金丝2567克。
彩绘雁鱼青铜釭灯:西汉。大雁衔鱼形象生动,灯具拆卸方便,兼具美观与实用性。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西汉。犀牛形象逼真,通体装饰细如游丝的错金银云纹,熠熠生辉,华美无比。
“滇王之印”金印:史书记载汉武帝在西南滇国设郡赐印,金印的出土证明了这段史实,是中央政府与西南民族间关系的见证。
诅盟场面青铜贮贝器:西汉。全器塑造房屋1间、各种人物127个,生动表现了西南民族设坛立盟的风俗。
“始建国二年”青铜镜:新莽。迄今所见最早有确切纪年的青铜镜之一。
“国宝金匮直万”青铜钱:新莽。币值相当于黄金一斤或五铢钱一万枚,堪称中国历史上面值最大的铜钱,因未正式流通,故存世量极少。
陶船:东汉。精确塑造船舱、船碇、船舵等部件,是世界上已发现最早的船舵形象资料。
旱滩坡带字纸:东汉。出土时已碎裂,残存文字墨迹,证明当时造纸工艺已经完善,纸张不再仅仅用于包装物品,而是可以直接书写。
击鼓说唱俑:东汉。生动表现了俳优说唱的形象,是中国雕塑史上的杰作。
三国两晋南北朝
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陶文武官俑、陶牛车、陶骆驼表现了民族融合的进程。青瓷与黑瓷反映了中国瓷器的新成就。社会的变革、中外文化的交融则通过《职贡图》卷、邓县画像砖等文物体现出来。
陶院落:三国吴。如实表现了厅堂、正房、厢房、前后门、门楼、角屋等建筑,有可能是孙吴宗室特有的随葬品。
陶耳杯:三国魏。出土于曹植墓,墓内随葬品多为陶器,反映了这位历史名人的凄凉晚景。
青瓷羊形烛台:三国吴。瓷羊形体雍容,釉色匀净,色泽淡雅,是早期瓷塑精品。
青釉虎子:三国吴。铭文“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详细记录了制作年代、地点和工匠,断代意义重大。
骑马陶俑:西晋。陶马一侧有三角形马镫,虽然仅供上马时使用,仍是世界上有关马镫的最早实物证据。
青瓷香薰:西晋。造型新颖,采用堆贴、印花、镂空等装饰手法,表现了当时的审美情趣。
青釉仰覆莲花尊:北朝。器形高大,装饰有复杂的宝相花、飞天、蟠螭、莲瓣纹,是北朝青瓷中的罕见精品,存世仅四件。
黄釉乐舞纹扁壶:北齐。图案刻画一舞者和四乐人表演胡腾舞的场景,是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真实写照。
邓县画像砖:南朝。总共数十种模印画像砖表现了车马出行、孝子故事、宗教信仰等丰富内容。施彩丰富,线条流畅,全景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
永固陵石券门:北朝。永固陵是著名女政治家、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冯太后)的陵墓。石券门浮雕童子、孔雀等精美图案,是北魏石雕艺术的杰作。
萧绎《职贡图》卷北宋摹本(复制品):南朝。梁元帝萧绎画作的北宋摹本,描绘数十名周边民族及外国使者像,是各民族与中外交流的珍贵见证。
隋唐五代
中国历史进入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无论是隋唐前期的鼎盛局面,还是唐朝后期至五代十国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转折,其宏大的格局、开放的气势、壮阔的场面,均为前代所无法比拟。当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内地和周边民族关系更加密切,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中国许多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嵌珍珠宝石金项链
三彩骆驼载乐俑:唐代。生动塑造了一头骆驼与五名男子形象,巧妙夸张了人与驼的比例,釉色鲜明润泽,代表唐三彩的最高水平。
钱鏐铁券:唐代。“丹书铁券”的珍贵实物,作用相当于“免死金牌”,是我国最早也是保存至今最为完整的一件御赐铁券。
彩绘浮雕武士石刻:五代。造型生动,色彩艳丽,形式罕见。原物有一对武士,各肩负一青龙和凤鸟,早年被盗出国,后追回凤鸟件,美国收藏家安思远得知后将所藏青龙件捐赠国博。
花鸟人物螺钿青铜镜:唐代。描绘两人月下把酒、弹琴赏玩的情景,人物衣饰、禽鸟羽翼等刻画极其细致精细,是螺钿工艺的代表。
羽人飞凤花鸟纹金银平脱漆背铜镜:唐代。镜背密布用金银片刻成的人物花鸟等图案,是唐代金工与漆工完美结合的典型范例,是唐代平脱漆工艺的代表。
彩绘釉陶文官俑和武官俑:唐代。采用极其复杂的彩绘釉陶工艺,难度极大,历经千年仍色彩如新。
秘色瓷碗:秘色瓷是唐末五代时期仅供皇室和高级贵族使用的越窑精品瓷器,首见于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世所罕见,极其珍贵。
白瓷茶具及陆羽像:五代。陪葬用茶具模型,陆羽在当时被奉为茶神,而迄今能够确认的陆羽像仅此一件。
安济桥石栏板:隋代。两面雕龙,造型生动,出土于中国最古老的石拱桥安济桥的桥下淤泥,应为隋代原物。
隋嵌珍珠宝石金项链:隋代。由28个金质球形链珠组成,每个链珠由12金环焊成,镶嵌10枚珍珠,项链下段镶嵌极品鸡血石和青金石,出土于迄今考古发掘过的等级最高的隋代墓葬李静训墓。
玄奘题名石佛座:唐代。高僧玄奘供养之物,出土于陕西铜川玉华寺,玄奘曾在此译经并最终圆寂。
辽宋夏金元
中国从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走向统一。宋元名窑瓷器反映了手工业的重大发展,纸钞的应用表明商品经济愈加活跃。城市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联系不断加强。
鎏金鹿纹银鸡冠壶:辽代。带有明显唐代金银器特征,又保留契丹民族的造型特色,是存世仅见的银质鸡冠壶。
《中兴四将图》卷(复制品):南宋。传为刘松年作,所绘人物比例准确,姿态自然,是南宋肖像画中的杰作。
绿釉鸱吻:西夏。古建筑正脊两段的构件,釉面光亮,造型威猛,是西夏皇陵出土的最大最完整的建筑构件。
“丁都赛”戏曲雕砖:宋代。模印一女性戏装全身像,砖雕右上方刻有“丁都赛”字样,史载为北宋著名杂剧艺人。这块雕砖由此刻画了我国最早的戏曲人物形象,丁都赛也成为第一位有形象传世的女艺人。
倪瓒《水竹居图》轴(复制品):元代。被誉为“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仅有两件设色山水画存世,此为其一,为其早期创作的代表。
铜壶滴漏:元代。我国现存最早、最大、最完整的一套铜壶滴漏,自制成之日一直使用到1900年前后,历时近700年。
青铜火炮:元代。炮身外壁有“至顺三年二月十四日”(1332年)字样,是现存有纪年可考的最早的火炮。
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王朝体系的最后阶段,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京城规划图、景德镇官窑瓷器等文物反映出超越前代的繁荣。但是,中国这一农业文明古国正与后起的工业文明大国悄然拉大差距,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佚名《皇都积胜图》卷:明代。20余米长卷展示了从卢沟桥横穿北京城至居庸关的繁荣街景,清晰提供了有关城市结构和商业分布的历史场景。
佚名《宪宗元宵行乐图》卷:明代。描绘明宪宗朱见深欣赏元宵节活动的场景,细致刻画了杂技、魔术、烟花、灯市等活动,是明代风俗画的代表作。
郑和铜钟:明代。郑和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前为祈求平安铸造的铜钟,是郑和一生壮举的见证。
开荒执照:清代。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由云南地方政府颁发给丽江府鲁甸人沙立目的土地凭证,附有民国四年(1915年)云南财政厅颁发的验契,证明这块由沙家开垦的土地一百多年间一直在沙家名下。
霁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清代。景德镇御窑专为圆明园海晏堂烧制的陈设品,海晏堂即为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安放处,1860年惨遭英法联军焚毁,海晏河清尊因此愈显珍贵。
徐扬《乾隆南巡图》卷:清代。描绘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高宗第一次南巡江浙的历史画卷,共12卷,分为纸本和绢本。绢本已散佚,纸本全12卷皆藏国博。
青花嵌花把皮鞘腰刀:清代。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访华时赠予清廷的礼物之一。英国使团的通商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于是英国舰队数十年后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大门。
明孝靖皇后凤冠:明代。饰有9条金龙、8只点翠金凤、100余粒红蓝宝石、5000余颗珍珠,是定陵出土的四顶凤冠之一,四冠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清帝退位诏书(复制品):清代。1912年2月12日,清室颁布退位诏书,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帝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包括这件诏书在内,与清帝退位有关的四件诏书合称《逊清四诏》,皆藏国博。
中国国家博物馆开放日
中国国家博物位于北京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天安门广场东侧,挨着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纪念碑。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展厅总面积达6.5万平方米,48个800—2000平方米的展厅均匀分布。
开放时间
9:00—17:00(15:30止票,16:00停止入馆,16:30清场,17:00闭馆) 每逢开放日9:15、9:45、14:00、14:30有免费讲解,每场2小时,集合地点在北侧序厅。
周一闭馆(含国家法定节假日)
观众咨询投诉电话:010-65116188(9:00-16:00)
中国国家博物馆提倡“先预约,后参观”的有序参观方式,所有通过网站、短信和电话方式预约成功的观众将确保预留当日免费参观券并可通过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每年11/15 – 次年3/15在西门)迅速进入场馆。
零散观众可在开放时间(9:00-15:30 )从西门票务中心凭有效证件(包括:身份证、驾照、护照、军官证、士兵证、中小学学生证)排队领取当日免费参观券,但排队时间可能较长,如果展厅观众数量达到饱和我们会暂停现场领票服务。
中国国家博物馆仅对团体观众提供电话预约服务。团体参观预约电话:010-65116400(9:00-16:00)
团体观众(20人以上)须提前电话预约7日内免费参观券,并于参观当日携带单位介绍信到北门票务中心领票后从北门进入参观(每年11/15 – 次年3/15自西门南侧票务中心领票后从西门进入参观)。
乘车路线
公交线路:
天安门东:1、10、120、126、2、52、59、728、82、90、99、专1、专2
天安门广场东:120、126、2、22、5、专1、专2
前门东:20、44、673、729、8、9、特2
前门:120、126、17、20、22、301、48、5、59、66、67、69、71、723、729、8、82、93、快速公交1线、特11、特4、特7、专1、专2
地铁线路:
1号线:天安门东站下车,C(东南)、D(西南)出口出站
2号线:前门站下车,A(东北)、B(东南)出口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