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馆,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博物馆,也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位于湖南省省会长沙,建立于1951年,1956年正式对外开放。
湖南省博物馆总建筑面积将达到8.3万平方米,藏品达18万余件,知名的国宝级古董有马王堆汉墓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等,目的是传承湖湘历史和文化。湖南是中国较早出现博物馆的地区之一。1897年:郴州学会组建了郴州学会博物院,可惜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而夭折;1904年:经湖南巡抚赵尔巽倡导,士绅梁焕奎、龙绂瑞等筹款,在省垣再次兴办一所博物馆,与图书馆、教育馆合署,全称为‘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主要陈列人体和动物模型。开放约一年,教育博物馆部分被撤销;1924年:6月24日,湖南省教育会博物馆开馆;1927年正式定名为“湖南省立博物馆”,1930年毁于战火,此后再未恢复。1951年3月,湖南省博物馆筹备处在长沙留芳岭的百琴园挂牌成立;1956年在长沙西北环境优美的烈士公园建成开馆。
2009年12月1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决策实施湖南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
2010年5月31日,湖南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得到省发改委批复立项。
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湖南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概念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和评选工作顺利完成,日本矶崎新工作室和中国中央美术学院联合团队成为中标单位。
2011年7月4日,湖南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开工仪式隆重举行,省博物馆进入“边建设、边开放”阶段。
2012年5月25日,湖南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省发改委批复同意,工程投资总概算约8.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
2012年6月18日,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为确保工程进度及质量,避免工程建设期间发生观众、文物安全事故,经省文化厅报省委、省政府审批同意, 省博物馆暂停对外开放服务。
目前,我馆正全力推进工程建设进度,努力缩短建设工期,力争于2014年下半年主体工程完工,2015年全面建成对外开放。
博物馆馆藏国宝
1.人物龙凤帛画
战国时期,长31、宽22.5厘米,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帛画构图简洁而意境深远。画面分上、中、下三层,上层绘一龙一凤,凤引颈昂首、展翅向上,作奋爪迈进之态;龙头生双角、身躯蜿蜒,呈腾跃飞升之势;中层绘一高髻细腰、广袖长裙、合掌侧身而立的贵族女子,当为墓主人形象;下层绘一弯月状物,或以为是引魂升天的独木灵舟。绘画以白描为主,间以单色平涂,其线条流畅舒展,形象勾勒形神兼备,尤其是龙、凤的动态渲染和人物的静态刻画,形成一驰一张的鲜明对比,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这是我国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人物肖像画之一。
2.朱地彩绘棺
朱地彩绘棺在黑漆素棺、黑地彩绘棺之内,是套棺的第三层。朱地彩绘棺长230厘米,宽92厘米,通高89厘米。通体内外髹朱漆。棺外表的朱漆地上,又用青绿、粉褐、藕褐、赤褐、黄白等明亮的色调,彩绘龙、虎、朱雀、鹿和仙人等“祥瑞”图像。每个面的纹饰图案都不相同,内容非常丰富,绘画技巧极其高超,是我国漆器工艺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3.黑地彩绘棺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黑地彩绘漆棺前徘徊时,将会惊奇地看到这件在地底下埋藏了两千多年的漆器艺术品,依然闪耀着令人目眩神迷的色彩。最不可思议的还是彩绘棺上穿梭于流云中的神奇怪兽。该棺内髹朱漆,外黑漆为地,用朱、白、黑、黄、绿等颜色,绘出流动奔放的云气,云气间有一百多个形态各异的动物和神怪穿插其间,组成了五十七幅内容不同的画面,这就是汉代云虚纹漆画的典型作品。
4.曲裾素纱褝衣
曲裾素纱褝衣,西汉早期,衣长160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7厘米、腰宽48厘米,衣重48克,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在一号汉墓椁室西边箱出土的一件竹箱内随葬了轪侯夫人辛追生前所喜爱的时装,其中2件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的素纱褝衣特别引人注目。其衣料为轻薄的没有染色的平纹方孔丝织物素纱,经测算,其用纱料约2.6平方米,如果除去较厚重的用作衣领、衣袖、衣襟缘边的绢,其重量只有20多克,每平方米衣料重仅12-13克。
5.黄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
印花敷彩纱丝绵袍面料为印花敷彩纱,里、袖、领、缘为绢,内絮丝绵。这种款式的绵袍应是汉代妇女喜欢的和深衣不同的另一种时装。
6.《兰亭序》
现藏湖南省博物馆的这卷原托名为褚遂良所书《兰亭序》,正文质地为绢本,黄褐色,亦称“黄绢本”,其纵24.5厘米、横65.6厘米。在正文末行“斯文”之下有“芾印”、“子由”二朱文印,印文已模糊不太清晰。卷前引首有明代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董其昌题书“墨宝”二字(残存)。卷中有明代书画鉴赏家项元汴藏印甚多。卷尾依次有明代许初,清代王澍、贺天钧、唐宇肩、顾莼、梁章钜、梁同书、孙星衍、石韫玉、李佐贤、韩崇诸跋。
湖南省博物馆
来源:样子收藏网 浏览 2205 次
更多关于 湖南省博物馆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