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间艺术 > 缂丝工艺特点

缂丝工艺特点

来源:样子收藏网  浏览 8225

缂丝是一种丝织工艺,伴随着丝绸的出现而逐渐发展的手工艺。通过断纬的技术进行丝织。最早的缂丝作品出现于唐朝。缂丝可细分为四大类:“本缂丝”, “明缂丝”“絽缂丝”和“引箔缂丝”。缂丝技艺是今天唯一不能用机器替代的丝织手工艺,古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织中之圣”之称。
缂丝的工艺流程,一般有16道工序:落经线、牵经线、套筘、弯结、嵌后轴经、拖经面、嵌前轴经、捎经面、挑交、打翻头、箸踏脚棒、扪经面、画样、配色线、摇线、修毛头。
缂丝的织造技法为:结、掼、勾、戗、绕、盘梭、子母经、押样梭、押帘梭、芦菲片、笃门闩、削梭、木梳戗、包心戗、凤尾戗等,技法众多。但无论做什么缂丝品,结、掼、勾、戗这四个基本技法是绝对不可少的。
缂丝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它的织造工具是一台木机,几十个装有各色纬线的竹形小梭子和一把竹制的拨子。织造一幅作品,往往需要换数以万计的梭子,其花时之长,功夫之深,织造之精可见缂丝工艺的难度。
历代缂丝工艺特点
1.唐代缂丝
缂丝,其通经断纬之技法最先应用于毛织物,称缂毛。丝绸之路上曾发现了许多缂毛织物,有南北朝时的作品。从出土实物分析,中国至迟在唐代已将通经断纬的技法移用于丝织物,出现了最早的缂丝作品。
。缂织技法主要受织成锦和纬锦方法的影响,一般以平缂为主,花地之间的交接处尚有明显的缝隙即“水路”。此外,也有掼、构和搭梭等缂织法。唐代缂丝的纹样题材一般以简单的几何形花纹为主,色彩主要是平涂的块面,还没有使用晕色匹配,故色彩层次不够丰富,但有的已使用金线作地纹,增强了装饰效果。唐代缂丝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当时的制作多为丝带等实用品。
2.宋代缂丝
北宋的缂丝前基本上继承了唐代代的缂织技法,但花纹比唐代更为精细富丽,纹样结构既对称又富于变化,宋代的缂丝,在技法上运用“环缂”、“平戗”、“木梳戗”、“披梭”和“笃门闩”运戗等方法,使画面色彩浓淡自如。北宋的缂丝多用作书画包首或经卷封面。从北宋晚期开始,由于受皇帝的趣味和宫廷院画的影响,缂丝从实用和较单纯的装饰领域脱窠而出,转并层次较高的欣赏性艺术品的制作。
至南宋,缂丝作品大都摹缂唐宋名家的书画,表现山水、楼阁、花卉、禽兽和人物,以及正、草、隶、篆等书法。缂技已能灵活运用掼、构、结、搭梭、子母经、长短戗、包心戗和参和戗等多种技法,纬丝色彩不断增加,纬丝的松紧处理灵活,丝丝入扣,纹理匀细。缂丝作品的风格日趋写实,细致入微,形象生动。缂丝者中出现了一些翘楚以摹缂名人书画为能事,如朱克柔、沈子蕃之辈,其作品蓝本悉取院体绘画精品,缂技极为精巧,摹画维妙维肖,宛若天成,其织理之美又别具风韵,艺术价值有时甚而胜于原作,可谓达到了中国古代缂丝艺术发展的高峰。
3.元代缂丝
元代缂丝简练豪放,一反南宋细腻柔美之风,。对金色的喜崇使织物内加金的作法成为风尚,且金彩又多盛行于与佛教有关的挂轴制作,如《纂组英华》记载有元代缂丝作品释迦牟尼佛图轴,其中释迦佛用十色金彩织出。
元代缂丝由于未能很好地继承唐宋以来的优秀传统,技术和艺术水平没有得到更大的发展,明代高濂《燕清便笺》即评价说:“元缂迥不如宋矣”。传世品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缂丝八仙图轴和缂丝东方朔偷桃图等,出土品有新疆乌鲁木齐盐湖出土的缂丝花卉等,它们代表了元代缂丝工艺的发展水平。


4.明代缂丝
明初,朝廷力倡节俭,规定缂丝只许用作敕制和诰命,故缂丝产量甚少。明宫廷“御用监”下设“缂丝作”,以管理缂丝的生产。但宣德朝后,随着国力的富强,禁令渐弛,织造日多,并重新摹缂名人书画,“南匠北来效技呈能,制作之精不亚宣和”。至明成化年,缂丝生产已再趋繁盛,作品主要产于苏州、南京和北京等地,尤以苏州出产者为上品。苏州民间的缂丝作坊已形成行业规模,更兼其时苏州人文荟萃,吴门画派精品迭出,缂丝艺术风格深受江南文人绘画的影响,多摹缂当时名家的画稿。其佳作缂工精巧,配色鲜丽繁富,轻重得宜,可追原画之风韵。如缂丝艺人吴圻、朱良栋、王统等缂织沈周、唐寅、文征明等人的画稿即名噪一时,其中缂丝《瑶池献寿图》、缂丝《沈周蟠桃仙图》等佳作终为宫廷所收藏。
明代缂丝技法除继续沿袭宋元技法之外,又创造了装饰味很浓的凤尾戗与双子母经缂丝法。缂丝图案更加层次分明、疏密均匀而富于装饰性。明代缂丝色彩线的配制别具匠心,常用加织金线、孔雀羽线和双股强捻丝线等技法。缂丝题材除传统的花鸟外,有了更多的表现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作品。明代缂丝艺术风格精丽艳逸,与宋代缂丝的典雅庄重相异其趣,可谓各有千秋。
5.清代缂丝
清初缂丝发展缓慢。直至乾隆朝,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盛,缂丝的发展上升到宋代之后的又一高峰。清代的缂丝中心仍在苏州,规模进一步扩大。江南织造局发办缂丝活计,均由南京派员前往苏州督办,苏州的缂丝成品上交织造局作为贡品,供上用及官用之需。
现存清代缂丝作品主要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大宗并最具代表性。这批皇家珍藏多作于乾隆时期,其用丝细匀,缂织精巧牢固、紧密整齐,题材丰富,画面精美,大多为精品之作。除大量缂丝袍褂、官服、补子、屏风、挂屏、围幔、桌围、椅披、坐褥、靠垫、迎手、荷包、扇套和包首等实用品外,还有大量以书画、诗文和佛像等为内容的摹缂艺术品。
清代缂丝工艺表现更为扩大和多样化,如可用于双面屏风和扇面的双面缂(又称透缂),正反两面纹饰皆精细、平整、一致。还有用丝线缂织地纹、用毛线缂织花纹的织品,称为“缂丝毛”,花纹凸起,缂织的动物形象质感逼真。又有以两种不同色彩或不同明度的色丝合捻而成的合色线,用以表现物象的色彩肌理及明暗变化,例如以纯绿色的合股丝缂织花叶的阳面,用深绿与黄绿的合色线缂织阴面。清代缂丝更新创“缂绣混色法”,即将缂丝、刺绣和彩绘三者结合,以加强织物的装饰效果,丰富和提高缂丝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原藏于紫禁城的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轴就是以“缂绣混色法”织制的典型的艺术珍品。但另一方面,此时期缂丝品上彩绘着笔的手法增多以致滥用也成了偷工取巧的途径,这种状况在乾隆朝以后尤为突出,大大削弱了缂丝独具的工艺特色,断送了它的艺术生命。
时至晚清,随着国势衰弱,缂丝粗劣之作充斥于市,即便宫廷所用之物也罕有精品,缂丝艺术至此江河日下了。

现当代由于缂丝工艺的复杂,所以掌握这方面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了。

上一篇:民俗博物馆的发展前景

下一篇: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更多关于 缂丝工艺特点 的信息
  • 暂无信息!
民间艺术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艺步骤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

福州脱胎漆器以轻巧、精美而闻名,因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绸..
白与黑的艺术:乌铜走银手工艺

白与黑的艺术: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画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

“炕围画”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宁武、忻州原平、代县的炕..
民间艺术缩骨功

民间艺术缩骨功

缩骨功,也叫缩骨术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这就是缩骨功。卸..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技艺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宫廷鸟笼..
风筝魏

风筝魏

风筝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而风筝魏就是过去老手艺人的一个品..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特点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

明代漆工艺的活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