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善化寺壁画是大雄宝殿里的东西墙两侧的壁画十分精美,前面有精美的彩塑雕塑,殿内四壁原来满绘壁画,因年久失修,逐渐损毁。壁画史绘于辽金时代,现仅西山墙和南壁两尽间壁画尚存,清代壁画总计面积为149.77平方米。
目前,东壁画面已不存。西壁画面依其开间画五铺说法图像,表现的是佛陀五会演经说法的场面。 画面以当空彩云为背景,每铺当心画释迦说法坐像,佛像全高3.20—3.45米,佛座高1.60—1.75米;佛两侧各画一身胁侍菩萨,胁侍菩萨像高1.95—2.05米。佛光上部的两隅又各画四身护法天神 ,有的佛座壸门内又画二身力士像。每铺佛陀当顶,各画盛开的千叶覆式莲花华盖,莲心内百宝璎珞垂挂。佛像皆青色螺髻上置红色宝珠,面相方圆饱滿,结跏趺持吉祥坐式,手或持宝器,或作说法印,坐莲华台上。台座高大、华丽,呈上圆下矩形。佛背光中,头光、身光、举身光均作同心圆,圆形内外饰如水样流动的网目纹和冉冉升腾的火焰纹。胁侍菩萨遍身璎珞,头戴金花珠络高冠,足踏青底红叶莲花,面形方圆,五官娟秀,表情温静,体态健硕,裳带飘举。三十九位天神中,仅见一女天神,且多武将,其身形魁伟健壮,形貎多诡谲怪诞,或青须长髯武将,或红发兽面枭雄,个个威武神勇,目睛湛湛,可谓刀戟利剑铮铮作响,天衣裳带滿壁风动,它们与主佛和胁侍菩萨的怡然安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绘制水平当是清代壁画中的杰作。
南壁东尽间画八臂三面的《准提佛母法会图》。画面上端正中一覆莲盛开如华盖向外展开,边缘垂挂缤纷的香花、缠枝和璎珞,生有八臂三面的准提佛母 位居中央,结跏趺持吉祥坐于青白莲花座上,头戴金花珠饰冠和金耳珰,身披青色天衣,遍身蔽金碧璎珞,着红裙,腰扎白色长绶带,天衣飘举,带垂座下。菩萨脸作一正两侧,正面呈肉黄色,细眼弯眉,作慈悲相;脸两侧各画一白色侧脸,瞠目咧嘴露白牙,均作狰狞相;袒胸佩花珠金项圈,八手臂皆戴珠饰金钏、金镯、指环;八臂中,左边第一手持宝铎、第二手举宝幢、第三手捧宝壶、第四手执孔雀羽毛;右边第一手下握宝卷、第二手举宝剑、第三手指顶金火轮、第四手托金钵,钵中有化佛;八臂菩萨身佩白色圆形身光,圆光外滾动着火焰和云气纹。其头顶,升起一股盘绕散开的彩云,云里化现出七个小坐佛;左右青色的星空里,又有四朵耀眼的彩云,众天神簇拥结队随行其中(每边二朵,上五人,下十四人,或十五人,共计三十九人);星空里还散布着十二宫神,可辨认出的有“狮子宫”、“女宫”、“蝎宫”、“瓶宫”、“白羊宫”、“金牛宫”、“男女宫”、“蟹宫”等 。菩萨其左右的胁侍二菩萨,手中各持宝器,右服白,左衣朱,皆头顶花珠冠,白衣菩萨手执莲,天衣緾身,璎珞蔽体,结跏趺坐。在八臂菩萨两侧及胁侍二菩萨头光顶各有一男二女着帝王、帝后服,可能表现的是帝释天和大梵天眷属像,其两侧又各画五位男女护法天神,其中四大天王有头光,可辨识的有抱琵琶的持国天王、托塔执宝幢的多闻天王;下端正中台座两边画四比丘,外围又画二十位男女护法天众,二十天众中有二位已模糊不清 。比丘个头稍高,有头光,其中一人作梵僧老者之相,他们合掌恭立,面向正中菩萨台座下一奕奕站立的长脚孔雀;二十诸天众靠边参差排列,有的扎幞头,着常服,手把青枝白莲;有的戴通天冠,身着衮服;有的赤胸裸怀、头饰骷髅、手持刀剑;有的男天面相慈善却蟒蛇緾身手握蟒头;有的女天高髻秀发妩媚动人把镜照面,有的牛头马脸红发獠牙举杵握剑。
南壁西尽间画《弥陀法会图》。全图都处于彩云之上。画面顶端以齐天的琼楼玉宇展开,下接翻卷滚动的五色彩云及许多放射光明的七宝幢和七宝花树,花树上垂挂诸多璎珞及放光的摩尼宝珠,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位居中心。阿弥陀佛内穿青色通肩袈裟,外披朱色僧祇支,持吉祥坐,结禅定印,坐在上圆下矩的莲花座上;佛陀头顶,升起一股轻气,绕顶三圈后,分作九股(左四右五)佛光散向天边,每道佛光中出现了许多小化佛。佛两边,观音、势至菩萨一青衣,一朱衣,结跏趺坐在下圆下矩的莲座上,他们头饰金花、身披璎珞,着金色项圈、臂钏、手镯,手持法器,面向弥陀,作说法印。围绕三圣,从上至下、由中间到两边画成组连排的诸菩萨众、比丘众和伎乐天。 除伎乐天外,其余均饰头光,伎乐手中乐器可辨的有:琵琶、排筲、笛、古琴、锣、腰鼓、笙、铙、板等。在众者下端,画一倒“凹”形七宝池,池边栏杆迂回,阶级井然,有三条路可通上岸。栏杆上莲华柱头金灯闪耀,池中绿水波光潋滟滿生涟漪,莲叶田田,莲花盛开,有五位头顶佛光的化生人乘坐带蒂莲花升出水面,正中背对的莲花化生已靠近岸边,他正欲踏上通向西方极乐世界的阶级,岸上等候的菩萨分向两边,领头的一位向他伸出接引之手,另一位端着百宝盘,还有打着华灯、手持宝幢的菩萨,其余菩萨皆合掌祈祷。地面上还有和孔雀、仙鹤等祥瑞之鸟,手捧七宝盘和摩尼宝珠的供养菩萨。
南壁西尽间画《弥陀法会图》
。壁画全图都处于彩云之上。画面顶端以齐天的琼楼玉宇展开,下接翻卷滚动的五色彩云及许多放射光明的七宝幢和七宝花树,花树上垂挂诸多璎珞及放光的摩尼宝珠,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位居中心。阿弥陀佛内穿青色通肩袈裟,外披朱色僧祇支,持吉祥坐,结禅定印,坐在上圆下矩的莲花座上;佛陀头顶,升起一股轻气,绕顶三圈后,分作九股(左四右五)佛光散向天边,每道佛光中出现了许多小化佛。佛两边,观音、势至菩萨一青衣,一朱衣,结跏趺坐在下圆下矩的莲座上,他们头饰金花、身披璎珞,着金色项圈、臂钏、手镯,手持法器,面向弥陀,作说法印。围绕三圣,从上至下、由中间到两边画成组连排的诸菩萨众、比丘众和伎乐天。 除伎乐天外,其余均饰头光,伎乐手中乐器可辨的有:琵琶、排筲、笛、古琴、锣、腰鼓、笙、铙、板等。在众者下端,画一倒“凹”形七宝池,池边栏杆迂回,阶级井然,有三条路可通上岸。栏杆上莲华柱头金灯闪耀,池中绿水波光潋滟滿生涟漪,莲叶田田,莲花盛开,有五位头顶佛光的化生人乘坐带蒂莲花升出水面,正中背对的莲花化生已靠近岸边,他正欲踏上通向西方极乐世界的阶级,岸上等候的菩萨分向两边,领头的一位向他伸出接引之手,另一位端着百宝盘,还有打着华灯、手持宝幢的菩萨,其余菩萨皆合掌祈祷。地面上还有和孔雀、仙鹤等祥瑞之鸟,手捧七宝盘和摩尼宝珠的供养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