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六朝古都,古称金陵,南京博物院2015年12月推出跨年度明清绘画展览,南京博物院展出收藏藏绘画近70件套,分“金陵前贤”“金陵八家”“金陵别样”“金陵余绪”等四个单元以立体呈现明末清初丰富多样的绘画生态。
展览主题:秣陵烟月:明末清初金陵绘画特展
展览时间: 2015年12月-2016年2月
展览地点: 艺术馆2F 21展厅 历代绘画馆
第一部分 金陵前贤
明末,金陵文化界仍以文士为其主导,既有在朝身居高位的官员,也有在野的隐士与苦读的青年才俊。这些文士们大多能坦然面对明末社会政治状态,常常倘徉于山水名胜之间,以写书作画为娱。董其昌的行为模式,可以说是十七世纪初中国文士的典型,为许多人所奉行,其文人山水画风在金陵文人画家群体中影响颇大,如杨文骢等。在职业画家那里,伴随着个人主体意识的兴起,一种夸张变形的画风十分流行, 追求奇趣的美学品味,以吴彬为代表。金陵本地籍的半文人半职业画家在笔墨表现上基本上保存着吴派细雅风格影响的痕迹。
第二部分 金陵八家
以叶欣、樊圻、吴宏、高岑、胡慥、谢荪、邹喆、陈卓、武丹、蔡泽为代表的金陵八家取法两宋院体,绘大山大水,笔墨细腻精致,成为清初金陵地区的一种风尚。他们大多以金陵的某些实景为基础,着意于诗化处理,描绘清丽,将金陵地景与国变后“断草荒烟孤城古渡”之淡淡凄迷感叠合在一起。在技法上,他们往往延续明中期以来的文派特色,设色清淡却颇亮丽,形成了一种典型的金陵设色风格,令人觉得颇有一种诗情的浪漫。有时,他们还善于表现某种细腻感,将怀旧书写转化成冷清的孤寂。
第三部分 金陵别样
十七世纪的中国历经着有史以来罕见的巨变,曾为明代南都的金陵在复杂剧变的时代中,影响尤其深刻。与职业画家不同,文人画家们在明清朝代更替的背景下则以水墨的方式抒发遗民情怀,表达他个人对金陵过往文化的缅怀。程正揆、张风、吕潜、龚贤、髡残、七处、石涛等人构成了一连串的遗民文人画家序列。他们大多追求一种特殊的复古倾向,显示出一种沉痛的文化失落感。同时,他们强调自抒胸臆,自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感伤情怀,一度盛行于清初金陵的上层社会之中。当然,此时金陵的山水画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现象,一种纯粹形式上的复古最值得称道,譬如龚贤、髡残等人就有一种风格学的历史意义。
第四部分 金陵余绪
十七世纪末,随着第一、二代画家的逐渐凋零,金陵画坛开始出现衰落的境地。明末清初金陵画家们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虽然秉承家法,但大多亦步亦趋,其画学枯萎,画路窄贫,画风纤靡。而画面气格日渐卑弱,笔墨亦日渐疲软,结构缺乏变化,有成绩者可谓乏善可陈,宗言、邹坤、樊云等人,传移摹写,一切都在规矩之中。